從理想到現實:講師在推動穿搭風氣的堅毅之路
2024 Oct 16 生活感知
從理想到現實:講師在推動穿搭風氣的堅毅之路
最近因為《看見台灣》導演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在苗栗演講時,遭到某位承辦人羞辱,引起軒然大波!
讓不少講師前輩們分享在公部門授課的感受,尤其比照拿到的講師鐘點費,看了還真有感觸。
理想與現實的拉扯
以我專注經營的穿搭主題來說,這本來就屬於小眾市場。
從整體效益上來看,我更傾向於品牌或企業的講座邀約,這類單位的演講更符合市場需求和專業價值。
然而,當我接到學校或公部門的演講邀約時,內心往往會先掙扎一番。
我會想,求學時期,學校沒有穿搭、儀態和表達力等相關課程,如果我能為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開設「先修班」,是不是就能讓大家少走點冤枉路?趁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,植入這些概念,對生活美感和品味的養成也會很有幫助,。
以我個人的生活圈來說,公部門的課程,能讓我接觸到不同背景與年齡的族群,讓我有機會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想法。
然而現實層面來看,學校與公部門的鐘點費通常是每小時2000元,常見的授課時數是三小時。(時數少於兩小時,應該更沒什麼講師願意接。)
如果是外縣市的邀約,往往僅補貼自強號的火車費用,但到了當地,通常還需要交通轉乘,少數單位會另外提供專車接送!
一般而言,公車班次不頻繁,可能要等上30-40分鐘,也因為不熟悉路線,我曾搭錯方向,後來索性都自掏腰包搭計程車。
這對於用心備課、積累專業知識的講師來說,相當辛酸。
企業講座和公部門的授課,不足以用天堂與地獄來形容,但如果把整體費用和交通時間考量進去,這比喻就蠻接近的了。
光是備課的時間就很難具體計算,來回的交通時間可能比授課時間還要長,認真算下來,鐘點費實在微薄。
這也導致許多講師幾經考量後,為了取得平衡,選擇使用標準化的制式課程內容,而比較用心的講師則會稍作調整(像我😆
但有些在專業領域頗有聲望的資深講師,乾脆完全不接公家機關這類邀約。
加上有的人來聽課只是為了簽到領補助,這樣的制度,演變成主辦單位付不出好價,學員拿不出態度,講師端不出好料的惡性循環。
以這兩週的授課經驗來說好了...
大學場
原本課程安排在10月初,剛好碰到颱風連假,延期到昨天。
結果報名人數少了一半,實際到場的學生更少了,一問之下,原來要段考了,有的大四生忙著準備研究所的申請資料。
至少,主辦單位很貼心地準備了甜點和咖啡,稍稍撫慰了講師的心❤️
公部門
上週到竹南科學園區的產業創新中心授課,窗口提醒我8:30-8:45得抵達教室。
我發現必須搭乘第一班火車才能趕上,但轉乘公車還需要耗時30分鐘。
為了避免塞車等不確定因素,我決定前一晚到苗栗過夜,確保隔天能準時出現在教室。
還好隨意選了家距離近的飯店,品質意外好,睡了一覺好眠...
早在幾個月前,窗口就郵件告知可以攜帶水瓶到現場裝水!
沒想到當天到了教室,窗口不忘貼心的跟我說,茶水間在哪裡,可以去裝水喝(嗯…我想表達的正是你想的那樣…
如果能事先規劃好動線也是對講師的一種體貼
這門課程,還安插了某知名科技公司的人資介紹,讓學生在課程下半場直接進行面試。
當我知道同學會進進出出輪番面試,不僅會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會影響到我。
我立刻規劃出動線,讓大家統一從後門進出參與面試。
到了課程的演練環節,有一位同學說:「我以為來聽課就好了,怎麼還要動腦?」
如果只是為了湊時數而來,大可以挑一門自己有興趣或有幫助的主題課來上,否則對講師的課程規劃既不尊重也浪費自己的時間。
但整體來說,到目前為止,遇到的窗口與學員都還不錯,希望上天繼續保佑。
其實,我的課程與服務對大學生或求職者來說,最直接的挑戰往往來自經濟上的考量。
尤其,台灣的風氣與文化氛圍下,普遍不太會考慮花錢在穿搭類的學習或服務上,
我純粹以一種...只要有時間心力...出於想推動台灣穿搭風氣和文化的使命感在接課。
每當舟車勞頓、來回交通時間幾乎與授課時間相當,我都會告訴自己「下次不要再接這類邀課了」。
但想推動穿搭文化風氣的那股初衷油然而生,又會告訴自己:「既然是想散播種子,就不應該被這些瑣事給影響!」往往最後還是選擇接了。
耐力vs.毅力
今天我去信義講堂聽一場憲哥的公益講座,憲哥提到郭昇教練的觀點:耐力和毅力是有區別的。
「耐力」是指必須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而「毅力」則是做喜歡的事,即使面對困難,也要堅持下去。
而憲哥當年跟郭教練分享他的觀點:耐力是身體層面 ; 毅力是精神層面。
對我來說,耐力是「承受力」; 毅力是「持續力」。
雖然我不太喜歡接學校或公部門的演講邀約,尤其在講師費和交通補貼沒有彈性的情況下,一趟外縣市的授課幾乎占掉整天的精力,往往無法再進行有生產力的事。
但只要保持正確的信念,適當調整授課單位的比例,找到平衡點,我相信也可以變得享受又有意義,甚至持續下去。
在專業領域深耕的講師們,依然願意接每小時2000元的講師費,超感人的啊!
規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在冰冷的規範中加入一點溫暖的人情味,不是皆大歡喜嗎?
希望當講師奉獻時間和專業時,主辦單位能多些彈性與尊重,聽課的人能多些投入與反饋,才能創造三贏的局面!